为您提供:山东莱芜钢城区汶源街道龙巩峪村殡仪馆花圈

龙巩峪村殡仪馆花圈网-专业提供山东莱芜钢城区汶源街道龙巩峪村花圈、殡葬花圈、殡仪花圈、葬礼花圈、丧礼花圈、祭奠花圈、吊唁花圈、丧事花圈、白事花圈、哀思花圈、公祭花圈。网上订购花圈让远在异地的亲友突破时空的阻隔去缅怀、祭奠已故亲朋好友,让他们在通往天路的旅程一路走好!山东莱芜钢城区汶源街道龙巩峪村花圈店主要提供24小时网上订购花圈,是专业经营订花圈等各类殡葬用品的电子商务网站。在山东莱芜钢城区汶源街道龙巩峪村花圈店订花圈,真正实现了全国零距离,千里真情瞬间传递! 龙巩峪村殡仪馆花圈服务项目:提供网上订花送花、鲜花、蛋糕、花篮、花圈、果篮,公仔,巧克力,绿植,会议用花,展会用花,节日用花等订购,您只要通过网上下好订单,我们会安排龙巩峪村附近连锁花店及时送出,并由总部提供售后服务。为保证客户的利益,所有的商品订购流程均在本网站统一完成,多谢!

配送范围: 订货流程:
浏览商品→点击购买→注册或直接购买→填写订单→选择支付方式--成功提交→配送店按您要求送货上门
注意事项:
1、龙巩峪村市区可以做到最快3小时送货上门(郊区需另外加收运费),但请尽量提前24小时订货,以保证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安排送货。
2、正常配送时间为:8:30—21:00(乡镇晚上不配送),17:00以后订购的商品系统会转到第二天安排!
3、每张订单的确认、配送和收货人签收状况,送货人可在每个环节查询自己的订花状态。
4、龙巩峪村市区免费送货上门,龙巩峪村乡镇需加收路费(30-80元)部分乡镇及郊县仍无法送达,订购之前提跟客服联系

您现在的位置: 山东 > 莱芜 > 钢城区 > 汶源街道 > 龙巩峪村
配送范围:

热卖花圈
白事花篮
祭奠提篮
白事花束
山东莱芜钢城区汶源街道龙巩峪村介绍:
龙巩峪村位于黄庄镇政府东5公里处。东与淄博市沂源县张庄乡交界,北同沂源县徐家庄乡接壤,西至本镇上历山村,南与霞峰相邻。地处汶河、沂河的分水岭。现有人口924人,总面积7 .5平方公里。
  村碑记载,龙巩峪,明洪武年间董姓建村,原名星龙庄,因在山峪中,村南有条天然拱型暗沟名曰龙拱沟,被洪水冲开改称龙拱峪,后谐音龙巩峪。传说是因为连续发生水灾,村人把“拱”字改“巩”字。“文革”期间,因“龙”字为“四旧”,上级曾给改名东风大队。1978年重称龙巩峪村。由龙巩峪、南坪、南横3个自然村组成,龙巩峪村,其中“南坪”、“南横”两个自然村位于龙巩峪村南,因1970年建东风水库时移民迁来此地形成村落,以地而得名。
  据清宣统年间《蒙阴县志》记载:明末清初属蒙阴县瞻岱乡舜圣社;清宣统年间属蒙阴县北一区西舜圣社;随后黄庄镇先后归属于莱芜、新泰、新蒙、博莱县;1945年7月划归沂源县;1991年划归莱芜市;1993年莱芜市钢城区建立时隶属钢城区黄庄镇至今。

  修建东风水库占去良田200余亩,土地瘠薄,荒山面积大,但交通便利,省道韩莱公路从村中通过。村南河边还有神泉一处。自建村以来,只有董、刘两姓。村人有勤劳节俭、艰苦创业、安守本分、乐于耕作的传统。
  龙巩峪村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1940年建立党组织,最早的党员有董可成、刘敬宗、董可池、董及元等。龙巩峪村是黄庄镇建立党组织较早的村。大动参时村中先后有30余人参军。其中1945年前参军的有4人。在解放战争中有6人为国捐躯,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南下4人。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有4人,其中刘敬吉为正团级,在湖北离休。村人参军参战、保家卫国、报效祖国的革命热情可见一斑。
  1943年11月,-军队吴化文部四师到龙巩峪村强行要粮要钱,没有达到目的,将时任村负责人的刘敬忠同志抓走,绑在村东10余里路的松崮顶上达20余天,差点冻死在山上,以此胁迫村里交粮。刘敬忠自1944年8月离开家乡参加当时新蒙县减租减息工作队,建国前曾任区财政助理、县财政科会计股长等职,建国后历任蒙阴县财政局长、郯城县财政局长。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作风正派,一身正气。1972年从郯城县离休回家。
  村南有山泉,人称神泉,在神泉上边的山坡上立着一块“英名犹存”的石碑。解放战争中,第十八集团军鲁中军区第四团全体指战员,为第三次讨吴(吴化文)战役黄庄战斗中殉国的17名烈士立碑,以表示悼念。其中最小的一名革命烈士年龄只有17岁,是沂水县人,名叫杨成德。
  龙巩峪人一贯崇尚文明,重视教育。1942年建村办学校,一至四年级复式班,房义柏为校长兼老师。1983年举全村之力,集资在村西韩莱路北新建学校一处,当时是比较先进的。村里从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先后有20余人考入大中专院校。第一个本科毕业生是董土利,山东大学化学系毕业。龙巩峪村自古以来就有玩杂耍的习俗。舞狮子、踩高跷、跑旱船、耍大刀等活动,当时在蒙阴小有名气,每年接受各村邀请,从正月初开始,挨村演出,直到二月春耕。自古以来龙巩峪村有唱大戏的习惯,从唱历史剧到现代样板戏,是黄庄镇很有名气的庄户剧团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至20世纪80年代中断。
  龙巩峪村四面环山,土地贫瘠,解放前,大部分土地属少数富人家所有,村民靠租种富人家的土地或扛长工、打短工度日,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饥寒交迫的生活。自1947年解放后,实行减租减息,可村民生活仍无保障。直到建国后,实行土地改革,才人人有地种。但由于落后的耕作方式和传统的种植模式,也只能是半年糠菜半年粮。1952年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下,成立了互助组;1953年成立了初级农业合作社。当时称东西两社,分别由董科池、董科贵任社长。1954年秋二社合一,成立了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9月过渡到人民公社。自1958年便开始产业结构调整,成为黄庄镇乃至沂源县有名的林果村。1958年当时的村支部书记董科学带领全村人民从沂源县荆山园艺场引进优质果树(桃、苹果、梨、花椒)分四大片栽植,当时的林果是村集体经济的支柱。当时全镇没有能与之相比的。1988年被评为山东省苹果树样板园,并颁发匾牌。
  由于龙巩峪属于库区,良田全部被淹,剩下的全是山岭薄地,面对山高路陡、严重缺水的现实条件,村民不等不靠,修水库,建拦水坝,建电灌站,修水渠,改河造田,修路,在山上开穴种树,大大地改善了生产条件,使村民生活得以改善。
  由于本地水、土条件适合桃树的生长,生产的桃子个头大、色泽好、味道正,加上便利的交通,给蜜桃的销售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吸引了省内外客商,逐步形成了黄桃的集散市场,同时吸引四周村庄果农前来卖桃。龙巩峪桃批发市场成了价格合理、信誉良好的市场之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由年年吃国家统销粮到粮食基本自给。部分村民承包集体的老式苹果园,成了当时经济收入比较高的。到80年代中后期,这种“吃饭没问题,花钱没着落”状况渐渐满足不了人民现实生活的需求。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领导下,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引种黄金蜜桃一举成功后,桃子销售成为该村经济支柱,村民总收入的90%来自果品销售,每年从“四月半”开始到中华寿桃上市,一直持续5个月之久。主导品种有(早、晚)黄金、(早、中、晚)蟠桃、雨花露、烟台蜜桃、秋桃、寒露蜜等。全村果树总面积600亩,总收入120万元。
  改革开放以后,村0现好多能工巧匠和有头脑的经济能人。最有代表性的是黄庄建材批发部经理董昌利,靠自己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精心经营,逐步发展建材批发销售生意,凭着良好的信誉,越干越红火,现在已建成了产权属于自己的二层楼房搞经营。
  2002年春在新一届村两委领导下,修环村经济路10余公里,彻底改变了北部山区肩挑人抬的生产条件。
  勤劳朴实的龙巩峪村人,在从粮农转为果农的过程中,生活也由贫穷逐步走向富裕。家家都装上了电话,是本镇较早的电话村之一。现在,韩莱路北8座二层小楼拔地而起。
  龙巩峪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在文明、富裕,奔向小康的路上迈出新步伐。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本文地名介绍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登录 | 注册

QQ/微信:972445352

全国热线/企业微信号:18939884868

Copyright © 花圈网.com 版权所有

在线客服